烧结砖的生产工艺与技术要点解析
2025-05-13 来自: 西固区华蓉建材经营部 浏览次数:8
烧结砖的生产工艺与技术要点解析
甘肃烧结砖作为历史悠久的建筑材料,其生产工艺的科学性与技术要点的把控,直接决定了产品的质量与性能。从原料选择到成品出厂,每个环节都需严格遵循规范,才能烧制出优质的烧结砖。
一、原料的选择与处理
烧结砖的主要原料为黏土、页岩、煤矸石等。黏土是传统的制砖原料,其可塑性强,但过度开采会破坏耕地资源,因此,页岩和煤矸石等工业废料逐渐成为更环保的替代原料。选择原料时,需检测其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能,如黏土的塑性指数应控制在 7-15 之间,以保证成型效果;页岩需关注其硅铝含量,含量适宜才能确保烧结后的强度。
原料处理是生产的基础环节。首先将原料破碎,使其粒度符合要求,一般需破碎至小于 2mm 的颗粒占比达 80% 以上,便于后续混合与成型。接着进行搅拌,通过加水控制原料湿度,湿度通常保持在 15%-20%,以达到佳可塑性。部分工艺还会加入添加剂,如粉煤灰、矿渣等,改善原料性能,提升砖块强度与耐久性。
二、成型工艺
成型是赋予烧结砖形状的关键步骤。常见的成型方法有挤出成型、压制成型和手工成型。挤出成型应用为广泛,通过真空挤出机将搅拌均匀的原料挤压成砖坯条,再经切条机、切坯机切割成规定尺寸的砖坯。该工艺生产效率高,砖坯密度均匀,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。
压制成型则利用压力机将原料压制成型,常用于生产实心砖或形状复杂的砖块。此工艺对原料的颗粒度和湿度要求更高,控制压力大小和保压时间,以确保砖坯密实度达标。手工成型在小规模生产或制作特殊造型砖时使用,虽效率低,但能满足个性化需求。
三、干燥与烧结过程
干燥是减少砖坯水分,避免烧结时开裂的重要工序。砖坯需在干燥室中缓慢脱水,干燥速度过快易导致表面干裂。干燥温度一般控制在 80-120℃,干燥时间根据砖坯厚度和原料特性而定,通常为 12-24 小时。干燥后,砖坯含水率应降至 5% 以下,为烧结做好准备。
烧结是赋予砖块强度和耐久性的核心环节。将干燥后的砖坯送入窑炉中高温烧制,温度范围在 900-1200℃。根据窑炉类型不同,分为轮窑、隧道窑等,隧道窑因连续作业、能耗低成为主流选择。在烧结过程中,原料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,使砖块致密化,形成稳定的晶体结构。烧结过程需严格控制升温速度、保温时间和降温速率,避免因温度变化过快导致砖块变形或开裂。例如,在保温阶段,需在高温度保持 2-4 小时,确保原料充分反应;降温时应缓慢冷却,防止因热应力产生裂纹。
四、质量检测与成品处理
烧结砖制成后,需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。检测项目包括外观质量、尺寸偏差、强度等级、抗冻性、泛霜等。外观要求砖块表面平整、棱角完整,无明显裂纹和缺棱掉角;强度需达到设计标准,如 MU10、MU15 等不同强度等级对应不同的使用场景;抗冻性测试则模拟寒冷环境,检验砖块在反复冻融后是否出现剥落、裂缝等破坏。
经检测合格的砖块,根据规格和质量等级进行分类打包,即可出厂。部分砖块还会进行表面处理,如施釉、抛光等,以满足不同建筑装饰需求。
兰州烧结砖的生产工艺环环相扣,每个环节都需严格把控技术要点。从原料选择到成品检测,只有遵循科学规范的流程,才能生产出质量可靠、性能优良的烧结砖,为建筑工程提供坚实的基础材料。